二○○二一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是7.52‰,这一数字低于二〇〇二〇年人口出生率为43年来最低水平时的8.52‰。
(资料图片)
一时舆论悲鸿遍野、或见衰、或淡、或忧心如焚、或破罐子破摔。
对当代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奋起直追,开创更好的人生,具有较高经济文明水平,离不开人口红利。
人口结构越年轻越富有无限的可能性。
根据上观新闻报道,近年来的世界人口年龄中值,日本是46.9岁、美国是37.9岁、中国是37.1岁,而印度只有27.6岁。
被众多网友戏称为玩梗的“三哥”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朝气与活力,无怪乎莫迪老仙们将“迷的信心”满满。
在他看来,这个拥有八亿青年的民族,还有哪些奇迹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呢?
二战后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尤为突出。
日本的“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韩国的“汉江奇迹”,其高增长率背后,无不隐含着人口结构年轻这一发展口令。
而当今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困境也与他们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困境密切相关。
殷鉴不在遥远,来人不在遥远,对日韩发展进行总结和回顾,对我国同在东亚地区具有更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人口红利之下,东亚经济之光
二战后,欧洲国家在元气大伤、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为许多海外殖民地、被剥削国家提供了一个珍贵而又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较快的诸多区域中,东亚尤为突出。
以及东亚国家,日本也是另一个特殊的人——毕竟,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肇事者之一,日本工业化程度可谓亚洲翘楚。
自六十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国家发速,同时国家发展程度也不一样。
排名第一,本应被战争追究罪责,由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日本依靠战前就已具备的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全世界推销日本的货物,经济实力蓬勃发展。
“亚洲四小龙”虽屈居第二把交椅,却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韩国和新加坡曾同时维持着世界经济增速第一,而韩国经济总量每10年内可增长1倍,成为迄今令韩国人民怀念的“汉江奇迹”。
1965年至1989年近二十五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东亚囊括七个。
尽管在这之后日本、韩国势头已今非昔比,但是东亚地区并未因此而沉沦下去,原因是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觉醒起飞。
中国之利,在天时、地利、人和。
新中国成立之初,自己穷困潦倒,但凭借“中苏友好往来”旗帜,我国已基本工业化,而当中美关系出现破冰,走向良好时,市场经济在我国也蓬勃发展。
借助60年代,80年代的两次“婴儿潮”的影响,我国已经取得了大量人口红利,缔造了一个年均增长率超过韩国的奇迹。这一增速已经维持40年之久。
东亚地区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的观念重生育,重勤劳,因此,东亚拥有相当数量高素质劳动力,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它都富有魅力。
不管是六七十年代的日韩,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不依赖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并与其人口结构年轻化密切相关。
想想看,两国假定的人口均为1000万,第一个国家拥有800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第二国只有400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试问哪国发展得好?
人人都活在这个世界上,均需耗费资源,不管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高低,消耗数量近乎固定—仅由总数决定。
然后哪一个国家下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水平。结论很明显。
战后的3年里,日本出生了800万的新生儿,而且韩国正以数千万人之多,同样是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700多万婴儿的出现。
对于人口基数已经非常庞大的中国来说,三年自然灾害后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都在2000万人以上。
这些新生儿由父母抚养长大,十几年后全部变成珍贵劳动力,对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人口红利若反过来说,实际上是“老龄化问题”对国家经济造成了拖累。
假如那些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人们都丧失了劳动力,甚至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速度,则国家发展停滞衰退,亦即不可避免。
日本和韩国对人口的态度
尽管人口结构年轻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发展明显不那么容易。
不幸的是人口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们将根据每个国家的事态发展得出共同的结论。
一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越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越高,则人口增长率就越小。
对这一现象,政府自然是焦急不已,不断推出政策加以规范与干预。
但生育毕竟是一件大事,也是夫妻间的私事,最多只能由政府鼓励生育,但不能强求生育。
也注定生育率的下降几乎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最好能保持国民总数基本稳定,代际顺利交替,而且比较实际,只会推迟人口减少,“慢性”趋于衰落和消亡。
关于鼓励生育的问题,日本政府的想法就是提高公共福利支出,使那些有可能生孩子的青年不需要太过担心物质方面。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破灭之后的企业信贷、居民消费一落千丈,国家很自然的就会上场兜底,因此,公共福利支出的规模在扩大。
但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所以只能赤字运行、举债为国民服务、杠杆玩多了。
在此背景之下,日本经济终于不再进入恶性循环,社会面已基本保持稳定和控制,但政府负债率飙升至257%。
综观世界,在各发达国家能够达到这一数字的也仅有日本一国。
就连动不动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的美国,这一数字也不过是107%,还不到日本的一半。
在这种格局中,尽管日本经济增速越来越慢,但居民依然过着相对轻松的日子。
90年代日本总和生育率(平均一对夫妻所生孩子的数量)约为1.5,近30年后,现在日本总和生育率已达到1.36。
以不断加杠杆为代价,日本要把这种模式延续将近三十年是很不容易的。
关于日本这种经济模式是否崩溃以及什么时候崩溃是另一个问题。
和日本隔海相望的韩国恰好又走到了另一极端。
韩国经济既为国内财阀所控制,又为国外资本势力所支配,加之无军事主权,各届政府都另有对前任进行清算的“传统”,因此,利益分配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极其难以关照,公共福利的开支也少的可怜。
实不是不愿意,是不可以。
多数发达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在GDP中占25%以上,如法国(34.9%),英国(25.9%)和德国(27.6%)等,而在韩国,甚至还不到这个标准的二分之一。
1990年韩国公共福利支出在GDP中所占份额仅为2.68%,2012年,这个值最后才涨到9.06%。
韩国人民并没有看到前途光明,在无所不在的情况下、无孔不入,财阀再无抗争之力,只能选择以"躺平"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但毕竟,人生需要继续,因此,韩国人民只有选择在他们的身体上加上杠杆,靠无数国民“输血”,维系着社会巨大机器运转。
关于生育率的问题,连养自己也很吃力,还谈什么养家糊口、生孩子呢?
如此一来,韩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1,全球连续三年垫底,并迎来72年来第一次人口负增长.
许多专家预言,韩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灭亡的民族。
反观东亚诸国,我们不难看出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初是靠人口红利来实现工业化并由此逐步兴起的,这种工业化是以人口生育率降低、人口衰老而导致老龄化为代价的。
韩国与日本目前的状况,对后来者来说早已经“踏着雷霆万钧的气势”了,这值得东亚其他地区特别是我国警惕。
没有适时的第二次,第三次分配改革,确保居民生活质量等,那么,不断下降的生育率、深度老龄化等问题,都将是挥之不去的“魔咒”,曾经深陷就再也没有翻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