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底层逻辑,都有相。要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要进行思维迭代,或能让自己认知提升,进而自己进步或者具有鉴别力。”
主 要 要 点:
【资料图】
1, 啥都没讲的人,一篇文章,没有营养
2, 非黑即白的思维
3, 让别人说了你心中想说的话。你不管这话对不对
4, 乱追热点,不知底层逻辑
5, 文章有错的
6, 线性思维
7, 用语言自洽的弊端
8, 拿K线来说事,不一定对
9, 用渲染等手法说某些科学道理的
阐 述
万事万物都有底层逻辑,都有相。要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要进行思维迭代,或能让自己认知提升,进而自己进步或者具有鉴别力。
牛市进行中,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说一下,应坚持什么,要如何做才能拿到好的股票的一个思维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将来有利于我们炒股。
我主要讲以下九条:
啥都没讲的人,一篇文章,没有营养
一说到白酒,就觉得因为它是大家在宴请上面缺不了的饮料,所以就认为它好,就要买入白酒股。
非黑即白的思维
一件事情,你假定只有两种可能性。那你认为第一种情况,不存在,那么你就铁定一定是第二种情况了。比如说,家里只有两个人,这个充电线为何无端端地在这里,它不应该。而我能肯定不是我将充电线挪到这里的,那一定是你将它挪到这个地方的。
所以,一旦你就是铁定认为不是你挪的,那一定是对方挪的。任由对方否认,你都不听。
这种思维不对。
让别人说了你心中想说的话。你不管这话对不对
你喜欢八卦,你就喜欢看八卦;你觉得房价会跌,你就愿意听所谓有的账号吹房价会跌。当房价3800元时,你不买,然后上涨到了1万2千元时,你想了一想,觉得肯定会跌,然后觉得首付可能不太够,然后你心里一直想着房价会跌,你整天在朋友圈上那些鼓吹房价会跌的文章。
没有或不经过科学分析的事情,不能当作正确的东西来用。炒股也是一样。看了这些无用文章后就是浪费时间。
乱追热点,不知底层逻辑
热点是他人的涨粉姿势,是满足了八卦、好奇心等等。
而热点有时无关痛痒,时间有可能就荒废了,没有让自己进步一点。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才是重点。
文章有错的
拿人口众多,说明股票很好,没有说人口的边际变化的都是错的。
有的上市公司,总说好好好,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平安在年报上说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说好。但你要知道2018年是人口的高点,中国平安的客户数量的高点已经过去了。现在挣的是一个人拥有更多保单。对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单人拥有保单少于发达国家。还要注意,退保的人数是多少。
拿“史诗”型文章体来赋能文章的,看起来文章高大上,其实啥都没有,且是错误的文章。
线性思维
往往一些文章分析了公司历史和当下的财务状况之后,就说这只股是好股。这个办法是错的,因为财报上的指标是过去,它不指向将来,它仅是个后滞指标。当拿这个指标看着挺好,就买股,是不对的。
要看边际指标,才能知道边际向好,边际企稳。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用语言自洽的弊端
任何人想说自己是正确的,都可以拿语言自洽获得。
拿K线来说事,不一定对
K线是后滞的。一个政策,一个利好,K线的分析就变成错的。一个K线不好,也是一样的,因为一个政策K线立即向上走。
缺口理论更是错的。什么回补缺口,都是不用学的所谓知识。
现在牛市了,我看大部分机构已暂时撤下了量化机器,可能5浪理论,也还可以作一个参考。仅仅是参考。当负面信息一出,量化机器一用上,就会助跌,5浪理论就用不上。
用渲染等手法说某些科学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写文学作品时天马行空,思维发散,有多种各种各样写作手法。大家应注意这些手法不能用于某些科学文章。
用了之后的副作用是,文章看着很好,能吸引和引导人向着作者想强调的方向,但从真相和真正科学来讲又是极不严谨的。